组合拳力促新建校开门就是好学校 看深圳基础教育如何扩容提质

时间:2020-12-24 08:21:35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原来学校的教室不大,有点儿挤,老师在课上很难关注到每个同学。现在教室更宽敞、设备更先进,只有不到45人,每个同学的发言机会更多了。”阳洋曾在一所原村办小学就读,该校停办后,她入读了新建的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加入的社团从1个增至4个,课外活动更丰富多彩。

近年来,深圳对标先行示范,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千方百计建学校、增学位、提质量。深圳坚持目标、问题导向,直面土地、规划等难点,高标准推进幼儿园、中小学学位建设,坚持扩资源和提质量同步推进、双向攻坚。

克服用地紧张等困难推进学位建设

深圳市南山区荔湾小学及其周边原来是荔枝林。随着经济迅猛发展,年轻人口集聚,住宅小区拔地而起,学位需求越来越大。前两年部分小学生要坐一两站公交车到其他学校上学。为了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上好学校,南山区按42个班规模,高起点建设了荔湾小学,2018年9月开门迎新。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市委市政府千方百计建学校、增学位、提质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基础教育共新增64.1万个公办学位。

高供给仍难充分满足高需求。近年来,深圳每年人口净流入近50万,非深户籍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占比达59%。近15年,深圳常住人口出生率维持在15‰的高位,这带来了巨大的学位需求。经测算,到2025年,全市仅义务教育在校生就将增长26.5%。

新建学位面临用地资源紧张、土地整备难等重重困难。从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来看,深圳是大城市;但从城市空间、可建设用地来看,却属于小城市。深圳土地面积约相当于北京的1/8、上海的1/3。由于建筑密度高、空地白地少,深圳要新建一所学校,甚至要拆近20万平方米房子。

“基础学位建设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和城市发展未来。”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强调,要以先行示范的勇气、改革创新的举措和扎实有效的作为,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发展。既要满足当下需求,更要着眼未来。深圳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关于加快学位建设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今年至2025年,全市将分别新增幼儿园、公办义务教育、公办普通高中学位14.5万个、74万个、9.7万个,将新增近百万个基础教育学位,其中义务教育公办学位比现有学位数近乎翻了一番。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打赢学位建设攻坚战,要切实做到空间资源、财政投入优先布局基础教育。”深圳市市长陈如桂表示,近5年,深圳市基础教育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918.48亿元,年均增长26%。

“学位建设涉及市、区两级政府和多个职能部门职责,须举全市之力协同推进。”深圳市副市长聂新平介绍说,深圳成立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市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深圳分管市领导牵头组成工作专班,每月定期举行专班会议,具体研究、解决学位规划建设中的问题,急事急办、特事特办。

深圳将给各区下达具体学位建设任务,要求各区强化学位建设主体责任。深圳还建立各区基础教育学位建设考核与市级教育转移支付挂钩机制,实行中期评估和定期监督检查。各区把加快学位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明确未来5年区域学位建设任务总数,工期倒排。光明区区长刘胜牵头成立该区学校建设领导小组,规划、土地、教育等分管区领导担任副组长,发改、教育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各区政府领头构建跨部门协同机制,合力攻坚克难。深圳还首创学位建设专项督导,重点督导考核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压实责任。

在学位规划中调研清、破解好相关难题

随着前海自贸区经济迅速发展,学位需求迅速增长,南山区通过“631”学位供需动态协调机制掌握情况后,规划建设了48个班的前海港湾学校。

原来学位供给处在末端,相对滞后。“近年来,我市引导各区关口前移,提前6年多方搜集人口数据,预判学位需求;提前3年规划学位,提前一年把学校建好,构建‘631’学位供需动态协调等新机制。”深圳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陈秋明表示,深圳力求在学位调研规划中调研清、破解好相关难题,并根据轻重缓急和紧张程度依次排序,努力在不同规划周期解决学位紧张问题。

按当前学区人口密度,龙华区金茂府幼儿园应配建6个班。龙华区以适当超前、辐射周边为原则,在金茂府幼儿园配建了18个班。深圳市规划、教育等部门联合编制基础教育设施专项规划,将小学、初中学位配置标准提至80个/千人、40个/千人。深圳还在当前以及未来6年学位供应压力较大的片区提前规划,建设学校。

光明区田寮中学原来规划在玉塘北地区田寮社区,教育等部门现场核验后发现,所在地块有数十栋农民房等建筑,短期内拆迁难度大。光明区调整法定图则,在临近不到1000米的地方,另选一块短期内就可入场的土地建设学校。《意见》明确,不符合要求、不适合建学校的规划,就要调换。对于规划实施性差、土地整备难度大,两年内无法启动建设的教育用地就近置换。深圳市教育、规划、土地整备等部门将对全市已规划教育用地进行全面梳理,逐一实地审核,分类提出实施意见。

深圳将新增用地和存量土地优先向学校等公共设施供给。目前,在深圳全市已批规划中,规划未建成义务教育用地359块,预期供应约58.9万个学位。其中约35万个学位所处的已规划未实施教育用地,已纳入城市更新计划和土地整备计划,或位于国有储备用地内,基本具备近期可施工条件。

2019年11月,光明区勤诚达正大城一期部分楼房交付使用。而两个月前,华中师大附属光明勤诚达学校部分校舍就已投入使用。近年来,深圳健全学位建设联合审查制度,配套教育设施与居住项目同步规划、建设、验收。《意见》更将“三同步”升级为“三个不予”:教育设施布局不能满足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的居住项目,不予办理规划许可手续;对规划教育设施用地未达到建设条件的居住区,不予供给居住项目建设用地;对规划教育设施未交付使用的居住区,片区内居住项目不予通过联合验收。

面向未来高起点设计、建设新学校

2019年11月,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科华学校项目获得2019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奖金奖。这得益于学校管理团队与清华美院设计团队密切配合,把办学理念融于学校建筑中,努力把学校打造成“城市缝隙中的花园”。

“创办新学校要跳出千校一面的传统样态,做优做精做细设计环节。”南山区政协副主席、区教育局局长刘根平表示,南山区新建学校项目一立项,学校领导牵头的学校建设筹备组,就与设计、建设团队共同根据学校人文地理等情况,高起点优化学校设计。

深圳福田红岭实验小学依安托山而建,庭院式教学、办公区域错层联通,活动折叠门自由组合出多种学习空间形态。深圳寸土寸金,当地因地制宜开展高密度时代新学校建筑类型的建构与空间创新,塑造与城市融合共享的创新型校园空间,科学利用宝贵的土地资源。深圳还根据智慧教育等学校发展新要求,提高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努力满足学校未来教育教学改革所需要的硬件、软件环境。目前深圳各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综合造价平均达7500元/平方米。

深圳市教科院实验学校(光明)正设计6米宽的走廊,并大量创设教学通用空间。光明区区内学校已将通用教室和专用教室比例由10∶1变为4∶1至6∶1。近年来,深圳引导各区适度超前建设新学校,为新学校远景发展留出弹性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

建设手续烦琐等痛点曾制约着学位供应速度。福田区3个多月就建成了新沙小学。福田区创新推出学位供给“双十工程”,建设十所高科技预制学校和十所永久性校舍。其中高科技预制学校为钢架结构,在厂里按模具生产,到学校装配使用,材料环保健康。这让学校建设周期从3年到5年,缩至半年内。深圳引导各区向改革要速度,优化学校建设审批流程,探索企业代建、总承包等学校建设模式。

新建学校创优,存量学校挖潜。南山区一所学校运动场馆经过“上天入地”的改造升级后,一层变三层,地下一层、一层、二层分别用作停车场、运动场馆、功能用房。深圳打出改扩建学校组合拳,各区努力优化存量学校空间布局,对学校教学楼等建筑改造升级,提升建筑合理度、利用率。

组合拳力促新建校开门就是好学校

开学第三年,荔湾小学“成就课程体系”就获评深圳市好课程体系。在学校正式开学前的两年时间里,校长李莹带领学校筹备组打磨航空等学校好课程,构建了基础、兴趣、荣誉、德育四类课程协同发展的“成就课程体系”。

“新建校要成为深圳基础教育先行示范的新生力量,这就要求新建校要跨越艰难摸索的起步阶段,开门就是好学校。”据陈秋明介绍,深圳各区借大规模新扩建学校的良机,精心谋划每一所新建学校的特色亮点,有针对性地研发课程体系、选配师资团队、强化教研引领等,尽力让新建学校颜值、内涵俱佳。

中大深圳附属学校七(1)班学生张嘉怡原来有时侧着头看书、写字。中大附属第七医院医生进班示范指导张嘉怡等学生科学用眼。该校依托中大深圳校区和中大附属第七医院优势资源,为每班均安排一名学校教师、中大学长、中大专家、中大七院医生等4位导师。光明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局长黄汉波介绍说,该区与市内外高水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教育集团、品牌学校等联姻,共同高起点开办新学校,把一流科创等资源变成一流育人资源。

深圳各区还引导新建学校开门办学,促进科教融合、卫教协同。中小学生近视不良率曾居高不下,福田建立家、校、卫三方联动机制,在中小学打响视力不良防控“阻击战”。良好视力需要健康身体做后盾,福田通过体教协同,组织奥运明星进校园等活动,引导学生强身健体。去年该区学生近视率和新发病率、肥胖率均呈下降趋势。

手工小作坊、魔盒游戏识字……在深圳市教科院光明分院等指导下,深圳市教科院实验小学(光明)探索看、听、做、玩、亲子等“五+N”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办学仅一年,该校相关课题就获得市级重点课题立项。这背后是深圳利用教研帮新建学校把脉问诊,指导教师用创新思路破解难题,并将创新做法经验提升为教研项目,冲击市级乃至更高层次课题。深圳将不断及时总结推广新建学校“变道超车”的经验,引领更多学校创新发展,共奔优质路。本报记者 刘盾 通讯员 杨瑾 刘文玲

关键词: 基础教育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