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提高就业对口率 高职院校如何为企业定制人才

时间:2021-01-06 14:40:30 来源: 光明日报


“进校门就是进公司”,这是刘永前学习生活的真实写照。2017年还是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生物信息专业大二学生的他进入晟济医药参与学徒培养,现在已经是该公司研发部蛋白纯化岗位研究员,公司技术骨干。

苏州把中国战略新兴产业之一的生物医药产业确定为“一号产业”,截至2019年,苏州生物医药企业数量达3000家,连续三年保持20%的增幅,苏州工业园区集聚了大量优质的生物医药企业,辖区人才竞争力和含金量最高的产业竞争力均位列全国第一,综合竞争力仅次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越来越多的生物医药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激增。

“现代学徒制”提高就业对口率

在今年抗击疫情的过程中,苏州金唯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并交付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关键基因,张晔韬团队在这项工作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张晔韬是金唯智公司从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定向”招来的,如今已是资深研发人员。像他这样毕业后直接与公司签约的还有很多。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学校下属生物科技学院院长张勇介绍,其药品生产技术业群已与50多家苏州工业园区的生物医药公司开展“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就业对口率已达90%,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优秀人才。

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学校与企业对学生进行“BEI”三段式的人才培养,第一阶段“基础理论”,在校内实训场所进行基础理论的学习,校企联合授课,校内专任教师主导;第二阶段“企业技能”,在企业进行企业技能训练,由企业导师主导,课程成绩由专任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考核;第三阶段“深度实践”,在企业工作岗位进行深度岗位实践,校内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主导,完成毕业论文。

跨界选课增强多岗位适应能力

学校对毕业生学分要求中,一共130个课程学分,选修学分在其中占到了74个,文理互选学分必须达到6个以上,来自生物医药、计算机、商务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等不同专业的同学,可以选择其他专业的专业课,满足学生多方面兴趣需要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多岗位适应的能力。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校长严世清在开学第一讲向全校师生推荐了一个产业,一门课程——《生物医药理论基础》。该课程能让学生掌握生物医药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能为其他专业的学生未来从事和生物医药产业相关的辅助岗位提供知识储备。

“虽然我不是生物专业的学生,但这门课程也为我提供了与苏州‘一号产业’进行融合发展的新思路,可以把生物医药专业与物流专业结合,拓宽了以后就业的视野,可以从事需要交叉学科背景的相关岗位。”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学生周罗奇说道。

培养“跨界”人才,离不开“跨界”的教师。一方面,学校推出《关于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攻读第二硕士学位的管理规定》,鼓励教师攻读跨学科的第二硕士学位,形成终生学习、不断自我提升的风气,另一方面,教师在假期会前往与学校有合作的企业,担任访问工程师,将企业最先进、最前沿的技术传递给学生。截至目前,教师高级职称比例提升至39%,硕、博士比例达97%。

中西部对口支援扩增人才容量

受限于招生规模与人才培养的周期性,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人才缺口仍然很大。学校合作交流中心主任徐叶军说,学校目前培养的人才只能满足园区人才紧缺的几个大企业的需求。根据他们的估算,园区10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的规模,将带来3000多人的人才缺口。

上半年,学校联合独墅湖科教创新区走访了山东、四川、安徽、贵州等地的10所专业对口的院校。近两个月,邀请了贵州健康职业学校等7所中西部的高职院校来校考察交流,就生物医药人才培养洽谈合作,形成了对口支援的模式,建立生物医药行业高校联盟,提出了《生物医药人才接力培养计划》。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管委会也配套了相应的人才政策,通过发放奖学金、实习补贴等形式支持中西部地区学生。

据悉,在对口支援中西部职业学校的过程中,学校采用2+1的模式,合作院校生物医药相关专业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后,第三年将对接到外包学校进行接力培养,外包学校提供相应的宿舍、食堂、实训室、师资、课程等资源。同时,协助安排学生到园区生物医药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形成两校及企业三方共育共管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将以冠名班、定向班的方式扩大培养规模,持续为企业输送人才。

据介绍,明年还将有几百名学生从云贵川的兄弟院校来到苏州进行实训,通过在苏州的学习,可以让中西部地区的学生在苏州实现就业,这也是突破发展瓶颈,推动东西部资源优势互补的有力举措。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