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身定制:打造馆校合作立体化平台

时间:2021-05-20 15:57:22 来源: 中国教育报


200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在修订版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中对博物馆进行了重新定义,将博物馆的教育目的调整为其首要目的,这意味着博物馆的各项业务都应更好地服务于教育目的。

2020年10月,教育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颁布了《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旨在进一步健全博物馆与中小学校合作机制,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都在围绕“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这一主题思考疫情后博物馆教育将向何处去。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开展馆校合作,国外博物馆的相关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

基于馆藏及展览分享多元信息

首先,博物馆结合其年度展览计划发布可与学校教育对接的信息,是推动博物馆资源“进校园”“进课程”的第一步。这要求博物馆并不仅限于对藏品或展览做普适的介绍,而是要基于其已有资源,同时结合学校的需求,提供“资源导引”或“课程菜单”。例如,位于华盛顿的非洲艺术国家博物馆就在其官网上基于自身馆藏及年度展览计划,公布了年度“学校计划”,以菜单形式明确列出了可与学校教育对接的资源、服务和教师培训项目等信息。另外,它还在官网上提供了基于美国学科素养标准的分学段课程资源包,为教师开展与非洲艺术主题相关的教育活动提供了有益的信息导引和资源库。

其次,对人类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研究是博物馆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分享与馆藏及展览相关的研究信息和研究成果,有助于师生深入理解博物馆资源,从而更有效地将之应用于教与学的活动。例如,非洲艺术国家博物馆在其教育资源网页上分享了哈佛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的线上学术活动信息,使师生在疫情期间也可以通过参与专业的学术活动深入了解博物馆展览主题。此外,美国的多个艺术类博物馆都在其教育资源网页上分享了哈佛大学零点项目关于艺术教育的研究成果,这有助于一线艺术学科教师基于学者的研究来反思、提升自身的课程设计和教学能力。

以定制化方式共享线上资源

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21年世界博物馆报告》中指出,全球博物馆在疫情暴发一年后依然十分脆弱。参与调查的博物馆在2020年均闭馆155天,2021年初以来,博物馆参观人数与2019年相比均下降70%。针对这一现状,报告建议各国博物馆推进实施大规模数字化政策,以支持相关教育、培训和研究。

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博物馆朝着以观众驱动为主导的方向发展。疫情发生以来,博物馆的线上观众数远远超过线下参观的人数。这一访问方式的转变,要求博物馆更加关注各类观众群体的特殊需求以及博物馆自身满足不同需求的能力,以便为不同观众群体提供富有个化的体验和机会,让观众感受到展览是为自己量身定制的。

年来,盖蒂博物馆对推进美国艺术教育改革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改善面向教师的线上资源服务,该博物馆围绕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借助网络和数字技术来使用其馆藏资源辅助教学开展了一项调查。基于调查结果,盖蒂博物馆建议在提供馆藏资源信息时,将教师教学需要作为重要的考虑维度。首先,将课程资源以可下载和可自行定制的格式呈现,将其格式与教师在课堂上实际使用时的情况相匹配。例如,为高中阶段的教师提供PPT资源包,为低年级的教师提供配有插图的学手册。其次,扩大目标观众范围,将学龄前和三年级以前也包括在内,同时进一步为高中阶段提供学资源。再其次,围绕与教师教学需求紧密相关的主题设计新的课程,包括聚焦于跨学科主题的课程等。

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培训与

史密森学会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整合了博物馆、教育与研究等多重复合功能的综合机构,它拥有19家博物馆、9个主要研究中心和美国国家动物园。自1846年成立以来,史密森学会一直以增进和传播人类知识为自身使命,并认为教育是实现这一使命的核心所在。为了帮助教师将有关艺术、科学、历史和文化的博物馆教育纳入日常教学,该学会下属的各个博物馆基于各自的馆藏及展览,提供了一系列线上线下的教师培训项目,旨在帮助教师借助博物馆资源提升课程设计与教学能力。

另外,史密森学会还创立了史密森学实验室,可将百万余个博物馆数字资源在其教学设计台上共享。自2015年上线以来,实验室台不仅分享博物馆教育资源与活动信息,更重要的目的在于让师生能够创造地使用台上海量的数字资源。它鼓励教师创作并分享与博物馆线上资源相关的成果,致力于建立一个全球的学者社区和具有持久的教育网络,在给予学者有意义且个化学体验的同时,帮助并激励教师热情投身于增进和传播新知识、新思想的教育活动。

除此之外,史密森学实验室还对教师使用台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将研究结果用于台改进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基于已有研究,实验室在台设计上强调使用者之间的交流互动,鼓励教师从以下载活动为主的线上资源消费者,转变成为以上传活动为主的课程设计者和领导者。同时,实验室台鼓励教师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同行分享交流他们对于本学科与跨学科的知识及课程设计的思考,从而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作者单位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中国美育话语体系构建研究”子课题“以美育为灵魂的当代中国艺术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研究”[16ZDA110]成果)(黄燕)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