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驱动提升导师指导能力 守住研究生培养底线

时间:2021-05-24 15:31:43 来源: 中国教育报


“通常新增国家级、省部级人才学校才会奖励研究生名额。这次学校给我明年多带1—2名研究生的专项奖励,实在很惊喜。”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赵月旭兴奋不已。日,他因在全校导师2019年度指导能力量化测评中荣获人文经管类第一名,从而获得明年多带研究生的专项奖励。

2020年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一个重要主题是提高导师指导能力。“客观量化导师的指导能力,是高校研究生管理的一项迫切工作,也是研究生育人工作的重要探索。”杭电副校长徐江荣介绍说,学校今年正式在研究生教育中引入“导师指导能力量化测评”,通过对当年每位研究生导师名下所有研究生的表现数据进行建模,得出导师们的“指导能力分值”,实现了导师能力评价“定量与定的结合”,并据此进行研究生培养资源配置。

数据驱动提升导师指导能力

杭电的“导师指导能力量化指标”,把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评价主要落实到其所指导所有研究生的表现上。该评价体系包括学位论文质量、研究生创作科技成果、研究生荣誉称号、研究生科研实践、国际化五个一级正面指标和学术及行为规范一个负面指标。其中五个一级正面指标对应的权重分别为30%、25%、15%、15%和15%。而学术及行为规范考核的是研究生和导师,实行一票否决制。

一级指标为何设定以上五大类?徐江荣解释,这是学校对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五大职能的理解贯彻,同时也考虑到杭电作为电子信息特色大学“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定位,有着杭电“电子信息味”的烙印。

五个一级正面指标的二级指标设置如下:学位论文质量包括论文盲审成绩、论文答辩成绩、省级论文抽检成绩、省(学会)优秀论文/省优秀专业实践案例;研究生创作科技成果包括发表学术论文、专利、专著教材、研究报告等;研究生荣誉称号包括国家、社会、学业奖学金、省校优秀毕业生以及学校特有的“青春杭电”学生荣誉体系;研究生科研实践包括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获奖、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校研究生科创基金项目;国际化包括国际学术会议、国际学术交流(含联合培养)。

同时,该量化测评体系,根据杭电电子信息学科群、人文经管学科群等学科差异和不同特点,分别给出了全校理工类和人文社科类两类学院的排名。“我们想从数据上观察各个学院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的具体情况,有用排名促进各学院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考虑。”杭电研究生院院长都红雯说。

督促导师强化科研育人理念

“以前,高校给导师分配研究生指标,更多是看导师的科研能力,但现在我们认识到,科研能力不等于研究生指导能力。不乏导师把研究生当成‘打工人’的情况。”徐江荣介绍说,学校从学生表现来测评导师的指导能力,是想推动导师从“用”到“育”研究生理念的转变。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博士生肖纲领非常赞同这种转变。他指出,研究生培养应高度重视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期一些高校导师与博士生、硕士生关系的负面事件,反映出强化导师正确育人理念的迫切

打破“唯论文论”,实施多元评价。过去导师中的一些“科研大户”喜欢多招研究生,有让研究生为自己多做项目、多出论文成果的片面想法。而在杭电的导师指导能力量化指标中,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研究生荣誉称号、研究生科研实践、国际化等,在总分中所占份额并不小。

“随着这个量化评价体系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一些过去只注重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导师,也会转而重视全方位育人,使得研究生的志愿者活动、创新实践和国际交流等开展得更好了。”杭电研究生院副院长孔万增表示。

事实上,在量化测评体系推动下,导师的科研能力转化为“培养研究生”能力的步伐正在加速。在2019年全校导师指导能力量化评比中,“表现尤其有说服力”的计算机学院教授俞东进,在科研、产学研项目能力与高水培养研究生的能力方面较为衡。2019年俞东进名下有10余名研究生,该年就有5名研究生毕业,可谓“带研究生大户”。尽管如此,他的指导能力得分排名仍然很靠前。

“我要对所有研究生负责,以培养研究生为中心,充分发挥科研和产学研台最大程度培养、锻炼研究生的主体作用。”俞东进说,“只要在带研究生做科研、产学研项目的过程中牢牢守住‘以研究生培养为中心’的底线,研究生培养的‘量产’和‘质优’都会有保障。”

量化指标仍有优化和提升空间

据了解,在“导师指导能力量化指标”实施前,各学院研究生名额分配,主要是对学院进行专项考核。学院如何使用好专项考核中得到的研究生增量名额是个难题。学校发布导师指导能力量化得分,可以引导学院的研究生增量指标与指导能力强的导师之间实现有序匹配。

这一评价体系受到关心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导师的认可。在2019年全校导师指导能力量化测评中,获得理工类第一名的赵文生教授表示,“我一直很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所以2019年全年我指导的研究生在毕业论文的3个二级指标上都拿了满分,研究生创作科技成果加权后得分很高,学生在荣誉称号和科研实践上也收获颇丰”。

尽管这一指标体系受到一些导师的认可,相关专家学者还是提出了一些待完善之处。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院长、杭电资深教授邱均认为,要区分研究生导师团队与导师个人的评价差异;同时“分类评价、同类比较”应该是最基本的评价原则,要精细考虑理工科与文科在竞赛和专利等方面的学科区别;导师的项目应该是一个必备指标,因为可以为学生提供科研经费和科研锻炼的机会。此外,定量评价有其科学,但也要结合定评议,例如引入正、负面的典型案例等。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王传毅也表示,“在对师德师风‘零容忍’时要考虑师德师风问题的复杂、隐蔽,量化指标难以完全评价真实的师德品行”。他同时指出,“遵纪守法、学术规范”的要求,具体操作上还有很大细分空间。能否实施毕业生对师德师风的追踪调查?比如开展毕业3年后的研究生对导师师德师风的测评,这种没有利益关联的测评更加客观。

王传毅还建议,导师指导能力量化评价指标的出台,可以配合其他研究生导师管理办法,如研究生导师的退出方式、激励办法、培训办法等,同时注重对导师长周期的考核,将定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强化对不同系部、学科研究生培养指导的特色,从而避免评价标准的“唯一”和僵化。(通讯员 程振伟 傅君英)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