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训机构要勤于自我净化 不要心存侥幸

时间:2021-05-27 15:27:21 来源: 中国教育报


股价大跌、顶格罚款、点名批评、直接叫停……今年有关校外培训机构被强治理的消息不绝于耳。就在前几日,在北京市教委通报批评“优才教育”违规举办学科考试后,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会同海淀区教委向教育培训行业广告发出15条禁令,禁止出现“保过”“速成”“逆袭”等词语。

当资本源源不断涌入教育培训行业,校外培训尤其是在线教育培训市场就变得火热异常。失去教育的理,校外培训乱象层出不穷。今日的强监管、严治理已常态化,超出过去任何一个时期,这已成为公众的共识。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增加了“规范校外培训”。如今,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坚持从严治理,已经成为“双减”工作的重要一环。

发布校外培训风险提示、建立健全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资金监管、出台规范意见,地方各级教育部门已会同有关部门形成联合治理的态势。群众举报、政府出手,接下来将成为治理校外培训机构过程中的常见操作。然而,还有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心存侥幸,将自己的违规操作归咎于择校热的现实之需、市场竞争的现实之困,妄图撇清责任。如此心态,实乃本末倒置。

校外培训机构在谋自身发展的过程中,要认清大势、厘清责任、看清去路,莫被一时短利遮望眼。校外培训机构要给自己去虚火,套路太多的问题也要去除。校外培训机构效果到底怎么样,很多家长体验后恐怕心里都有本无奈的账。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提出,在线教育机构大规模投放营销广告,将教育引向了商业化、教学引向了套路化、学引向了刷题化、评价引向了考试化。应试、超标、超前的培训,“唯分数论”的教学方法、包装出来的名校师资,种种套路已经让教育部门、公众看到其对学生学科思维、核心素养、创造力和探究能力的养成帮助不大。当教育生态逐渐向好、家长越来越理时,校外培训机构如果还执迷于套路化,怕是无法实现自身的良发展。

坚持教育第一,摒弃唯钱至上的功利化思维。教育是慢功夫,必须尊重受教育者的认知发展规律,需要有专业的研发和系统的研究。如果单纯以市场化为导向,商业属超过教育属,把教育教学当作商品、营销,就会出现看似抓教研实际搞“做题”,看似在育人实则在迎合家长对升学与分数的片面追求,大行破坏教育秩序之事。这样的校外培训机构最终将走向被治理、被叫停的结局。

校外培训的兴起原本是一件好事。无论是学生兴趣上的培养拓展,还是学业上的培优补差,都为学生的个化和差异化发展提供了另一个台。校外培训机构要着眼于孩子的全面成长、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需要有社会担当和责任使命。立足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校外培训机构应基于自身的资金、技术优势,更专注、深入地探索“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服务教育,助力学校教育改革;应更好地满足学校课后延时服务等方面的需求,丰富课程资源;应把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给予学生个化学的补充,而非一味迎合部分掐尖选拔、提前占坑等走捷径的心态。

校外培训机构专注教育事,一心为学生的责任担当下,才可能有教育大作为、发展大空间。

(作者系本报记者)(刘钰)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