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要善于“智”造故事 打通校园特色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联系

时间:2021-06-23 16:26:23 来源: 中国教育报


教育是理的,也是感的。教育需要故事,因为故事是一种教育方式、一种历史传承、一种文化影响,故事能启发人、温暖人、激励人。校园里的故事越多,校园越有温度,师生受到影响的机会就越多,师生会更加积极向上、温暖前行。

校园里的故事需要全体师生共同来“智”造。作为校长,更要善于在教师发展、学校发展、学生发展的关键时刻,用心“智”造包含理内涵和价值导向的故事,温暖师生、引领师生、发展师生。

蝴蝶“飞”进校园——

打通校园特色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联系

教师的专业水提升事关学校的发展,是学校的头等大事,但如果教师专业发展缺乏主动、持续和发展,那么专业水的提升往往会事与愿违,不仅提升的质量不高、速度不快,而且容易形成故步自封的氛围。

2015年8月,我调任城东小学担任校长。通过调研,我了解到,城东小学的教师教龄都在十年以上,在专业发展上已经显现出“小富即安”的苗头,面向课程研发等新的教师专业要求,存在着畏难情绪。

找到支点才能撬动地球。城东小学地处上虞城区东面,占地75亩,毗邻龙山,周边是农田,校园内绿树参天,未名河静静地蜿蜒在校园里。我决定,充分挖掘生态校园特色这一支点,开展基于生态类课程的示范开发,影响教师。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我结识了有“江南蝶王”之称的原湘湖师范学校退休教师楼信权,并邀请他为学校开发、实践“蝴蝶课程”予以全心指导。在他的带领下,学校组建了蝴蝶课程研发、实施团队,开发了教材、与之相配套的学生训练手册和系列微课,实现了蝴蝶课程的专业化、系统化。而“让蝴蝶飞进校园”也成为了城东小学办学历史上第一门荣获上虞区、绍兴市、浙江省三级精品课程的校本课程。

在蝴蝶“飞”进校园的过程中,教师品味到了专业化提升所带来的成就感,实实在在地激发了自主研修的快乐,蝴蝶课程的选题确定、课程推进和转型升级的每一个过程,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更多的教师,一些处于专业发展静默状态的教师受启发、被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主动和创造得到极大激发。

一首引起共鸣的校园歌曲——

捕捉师生创新与学校文化建设的联系

师生是学校的主人。用心捕捉好师生的创新瞬间并及时提炼和固化,使之融入到学校文化中,不仅能生发学校文化的生命力,激发全校师生对校园的认同感、归属感,还能为丰富和内化校园文化引发更强大、持久的力量。

在学校“三有”教育(培养有爱、有梦、有才的“三有”好学生)实施三年半时,一个戴着框架眼镜,扎着麻花辫,脸上挂着甜甜笑容的小女孩张楚涵同学缓缓走上元旦文艺汇演的舞台。随着电吉他的伴奏,一首改编自《成都》的校园歌曲《城东时光》缓缓响起——

让我深深留恋的,不止昨日的歌;

让我依依不舍的,不止你的温柔。

一路还要走很久,你早已指引我;

让我感动不已的,是你说的“三有”。

唯美的歌声和共情的歌词引起台下师生的强烈共鸣,掌声如潮。当时我也坐在台下观看,直觉告诉我,没有学生对学校的真心喜欢,就没有这一首歌。而学生喜欢学校的本质是对学校精神文化的真心认同。我当即产生了一个想法——由师生在校园里摄制《城东时光》音乐短片。

通过十天的准备,由师生共同演绎的《城东时光》音乐短片诞生了,打动了学生、感染了老师,成为了校园里最红的流行歌。

雪松之死——

挖掘偶发事件与育人资源需求的联系

校园中沉睡着育人资源。校园里的偶发事件、一草一木,往往也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但缺乏发现和唤醒。打通育人资源特质与育人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很多时候会产生对当下教育热点的呼应和对教育难点的突破。

2020年4月,重返校园的师生发现,校园里已经生长了18年的雪松枯死了。当总务处来问我怎么处理这棵雪松时,一个新的想法闪现了——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面对枯死的雪松,面对师生对疫情的心理焦虑,我们要挖掘和利用好雪松枯死的偶然,来一场特别的生命教育。

学校成立了“生命阳光教育”策划组,因一棵雪松的枯死而引发的系列主题化、课程化教育活动全面展开:科学教师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探究雪松之死的原因;语文教师组织学生实地采风,开展生命教育主题征文;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和家长,开展雪松所在区域名称征集活动;向全体师生征集生命阳光教育实践基地“三友园”的改造方案……

两个月后,学校毕业班的全体师生一起参与“生命的阳光最温暖——永远的雪松纪念活动暨‘三友园’揭牌仪式”,共同敲响“三友园”里的铜钟,纪念这棵永远的雪松,以此来引发师生内心尊重自然、珍爱生命之情。

(作者系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城东小学校长)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