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民间游戏课程 浸润儿童成长底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时间:2021-06-30 15:51:51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从小培育幼儿文化之根,浸润幼儿美好心灵,是当代教育人的历史使命。

成立于1991年7月的渝北庆龄幼儿园,是重庆市仅有的一所使用宋庆龄先生的名字命名的幼儿园。宋庆龄先生一生关心儿童,先后提出“关爱儿童,缔造未来”“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等理念,成为幼儿园的办学宗旨。30年的笃行实践,“一切从儿童出发,为了儿童的一切”成为办园根系,并进一步孕育出以民间游戏传承和创新为突破口的幼儿园“五爱”(爱运动、爱探究、爱表达、爱劳动、爱家国)、“五力”(体魄强健力、思维综合力、语言表现力、艺术创造力、文化自信力)培育目标,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形成了有意义、有童趣、有价值的适合幼儿的民间游戏园本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民间游戏园本课程的开发,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阶段的文化启蒙,使幼儿园课程富有中华民族格和中国特色,促进幼儿全面而有个的成长。

聚焦“五爱”“五力”发展

开发民间游戏课程内容

庆龄幼儿园从建园那天起,始终秉承宋庆龄一生致力于中华民族振兴的家国情怀和儿童教育思想。在发展历程中,走访中国宋庆龄基金会、重庆市宋庆龄旧居,结合关于宋庆龄先生的文献资料,追寻和梳理宋庆龄先生的教育实践足迹,汲取其致力于中华民族振兴的家国情怀与“关爱儿童,缔造未来”“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之理念。

结合发展历程与办学定位,庆龄幼儿园先后提出了“成为自己”办园理念。2003年孕育“五爱”“五力”儿童发展的课程理念,直至2005年形成“爱运动、爱探究、爱表达、爱劳动、爱家国”“体魄强健力、思维综合力、语言表现力、艺术创造力、文化自信力”具体内容,并逐步明晰以“五爱”品质、“五力”能力为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

明晰了目标,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地落实?庆龄幼儿园也进行了长期的思考和探索。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办园初期,由于受限于办学经费、场地设施、教学教具,教师们有意识将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民间游戏引入日常教学中,如体现秩序规则的“点兵点将”,体现有倾听规则的“上山打老虎”“城门城门几丈高”等,促进了儿童惯养成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进入本世纪初,国家层面先后出台《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3—6岁儿童学与发展指南》等指导文件,游戏化教学日益受到重视,庆龄幼儿园顺应课程改革要求,对民间游戏也有意识、有计划地开始挖掘整理工作,陆续启动民间游戏园本课程的开发,以及相关课题的研究,取得宝贵经验。

因此,根据川渝地区尚存的民间游戏调研结果,庆龄幼儿园结合“五爱”和“五力”的儿童发展核心素养,遵循幼儿园领域课程与游戏课程的特点,筛选、整理与生成200余个民间游戏课例,包括民间运动、益智、童谣、手工和节日游戏,并拟定了层次清晰、操作可行的小班、中班、大班民间游戏园本课程目标框架,以实现培育具有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的儿童。

开辟“四入”路径

拓展民间游戏课程实施

针对民间游戏和儿童心理与生理特点,庆龄幼儿园在长期课程开发与实践中,摸索出“四入”课程实施路径,即“浸入环境、嵌入生活、渗入教学、进入家庭”,使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征的民间游戏园本课程,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有效开发和创新运用,摆脱时空的限制。

浸入环境。庆龄幼儿园对幼儿环境进行精心设计和科学规划,充分利用好幼儿园的各个角落。操场上玩贴人、冰糕化了、老鹰捉小鸡;利用宽敞的走廊,在地面上画了“房子”“圆圈”“格子”“波浪线”,甚至拐角处也投放了沙包、布球、“木老虎”等,儿童可以玩“跳房子”“打野鸭子”“套圈”等小型民间游戏。

各个班级的主题墙也会“说话”。例如:大班组织了一系列的民间节日游戏“猜灯谜”“十二生肖排排序”、民间手工游戏“剪窗花”“红红的中国结”,随时随地培养儿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嵌入生活。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生活活动也是渗透民间游戏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在组织队列时,适时融入民间游戏“点兵点将”,两名幼儿当将军,其余幼儿扮演士兵站成一排,每念一个字指向一名幼儿,当念到“谁就是我的虾兵蟹将”中“将”字的时候,对应的幼儿就大声说“到”。每次孩子们都满怀期待,自然而然养成了排队的惯。

游戏运用到幼儿常规生活中还有许多。例如,在强调合作配合时,玩的“拉大锯”“拍大麦”“推磨摇磨”“堆馒头”,体现力量控制规则的“木头人”“套圈”“打豆腐块”,强化幼儿倾听规则的“小老鼠上灯台”“上山打老虎”“城门城门几丈高”“胖娃上成都”等游戏,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各种好惯。

渗入教学。庆龄幼儿园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儿童知道中秋节的俗是赏月、吃月饼等,但为什么赏月和吃月饼却很少能说得清楚,对于相关节日的文化内涵并不清晰。

庆龄幼儿园认为,文化的理解,需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因此,有意识地以民间游戏形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植入日常课程中。园方对节日猜谜、做花灯、唱民谣等这类传统节日游戏进行了改造,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增加了图片和视频等直观形象的手段,带领儿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俗以及特殊意义,如中秋节“家庭团圆和美”、春节“幸福快乐、团团圆圆”、端午“纪念屈原”等,帮助儿童进一步领悟文化背后的精髓。

进入家庭。家庭是促进儿童发展的第二课堂,民间游戏也有意识延伸到家庭中,让幼儿在家人和朋友的陪伴下玩耍,建立起基本的规则意识,特别是增强亲子间的亲密联系。如跳绳,全家一起玩,有的孩子还组织邻居家的小伙伴们一起玩。此外,各种亲子游戏、亲子运动植入不少民间游戏素材,让幼儿游戏课程更加丰富。

创新“4+N”设计

激活民间游戏课程活力

民间游戏不能简单地“照单全收”,而是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比如有些游戏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有些游戏不适合当前时代。在构建民间游戏课程体系的同时,庆龄幼儿园围绕“目标确立、内容选择、规则创设、形式转换”4个方面,进行“N”种游戏课程设计。

在目标设置上,结合不同年龄层次的发展目标,形成相应的课程开发梯度,针对小班幼儿开设相应的游戏课程,针对中班、大班孩子相应的游戏课程,甚至同样的游戏在大、中、小班有不同的要求和运用。

在内容上,庆龄幼儿园结合时代特点更新游戏情境、创编游戏情节,更贴幼儿生活,使之能反映现代生活元素、价值观念、风俗惯的变化。比如将民间娱乐游戏《打碑》主题改造成“打怪兽”,既去掉了封建色彩又激发儿童参与游戏的兴趣。此外,还将一些不安全、不健康的材料进行替换。

在规则上,根据难易度、趣味改变人数,增加不同玩法。比如以民间运动游戏“跳格子”为例,当儿童熟悉传统玩法以后,可以按照游戏伙伴的要求选择数字跳,也可以选择跳单双数、单脚跳或双脚跳,改变要求以适应幼儿不同年龄段的要求。

在形式上,也因地制宜变换材料、场地,为民间游戏现代运用赋予新内涵和价值。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活动方式实践民间游戏,例如集中活动时以“踩高跷”“跳绳”“滚铁环”等器械或小游戏为主;分散活动时让儿童根据意愿自由寻找游戏伙伴,自选材料、自选玩法或自己商量制定“抬花轿”“编花篮”“占四角”等游戏规则。

这些站在儿童立场的民间游戏课程的系统创新,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厚植幼儿文化基因。

应用与检验

见证民间游戏课程效果

年来,庆龄幼儿园民间游戏园本课程的实施,促进了儿童对民间文化的认同,涵育了儿童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养成了爱劳动、爱科学的品质。儿童呈现出活泼开朗与勇敢自信的个、文明守信与友爱互助的面貌、自主探究与乐于创造的精神。幼儿参加全国、市区内活动均取得了好成绩,获得全国啦啦操联赛幼儿花球组冠军、重庆市首届幼儿体适能运动会特等奖等,儿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强化了民族认同感,树立了文化自信。

如今,幼儿园对民间游戏园本课程的探索也取得丰硕成果,经多方检验、反馈和修改后,形成完整的园本课程体系和实践经验,开展了全方位的应用推广。例如成果被国家“支持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服务的幼儿园重庆试点项目”项目园、西南西北三省市百余所幼儿园、重庆市“以社区儿童之家为基础为流动儿童提供早期教育服务”项目40余所儿童之家、重庆市88所普通中小学、百余所公民办幼儿园推广应用;在中国—东盟学前教育发展对话论坛、全国园长大会、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等台交流实践经验;同时以国培、UGK等为路径广泛传播,现场接待100多批来自北京、深圳、甘肃等国培项目访学园长和教师,接待美国、加拿大等国际同行来园考察,受益师幼达10万余人。有专家评价说:“庆龄幼儿园让古老的民间游戏焕发光彩。”

关于民间游戏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强化了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自觉意识,提升了儿童的观察能力和游戏开发的创新能力。庆龄幼儿园一直在继续,5年,“儿童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获“重庆市第六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整合课程资源,出版和印刷书籍《游戏,儿童的天》《陪你一起长大》万余册,编写和印刷教师指导用书《幼儿园民间游戏园本课程方案》5本共3000余册……教育理念与中国民间游戏的融合,促进了幼儿园的特色发展,加快了办园品质的提升,潜移默化地让幼儿在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间游戏浸润中健康成长,也让更多孩子享受到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

(邓雪梅涂德兰)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