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关注高校里的“一般学生” 助力他们成长为合格的高校毕业生

时间:2021-07-07 15:51:28 来源: 中国教育报


每年的高校毕业季,优秀毕业生往往成为教师、同学们心中的榜样,也吸引着社会用人单位的目光。然而,也有部分学生由于学业原因不能按时毕业,需要延期答辩。就学生本身而言,每个人的学基础、天赋、个、能力和努力程度等情况不尽相同,其中,优秀学生始终是少数,多数还是成绩不算拔尖的“一般学生”。从教师角度来看,在时教育教学实践中更愿意重点辅导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

现实中,学生在国内外各类竞赛中的获奖情况,是高校教学成果的组成部分,因此很多高校在对教师教学业绩与成果的评价和考核中,将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并获得奖项作为重要考量因素之一。这在一定程度导致了“唯奖项”的片面价值取向。在这种背景下,一些教师往往不自觉地更倾向于集中精力重点指导和培养少数优秀学生,热衷于组织和带领优秀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并由此获得各种“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这些荣誉固然反映出教师在重点培养少数优秀学生、尖子生方面的高水教育教学成果,但也容易忽略或无暇顾及大多数“一般学生”的学业状况与发展。而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来看,在学业本身、行为惯以及心理辅导等方面,“一般学生”恰恰更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

学生在校期间的学兴趣、毕业后的发展方向各不相同。在校期间学业成绩很普通的“一般学生”,并不代表其今后在社会上就不能做出优异成绩,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也说明“一般学生”亦都有其自身的长处和潜能,有待教师用心去发现。学生学业跟不上进度的原因很多,教师要先了解个中原因,然后花时间去开展有针对的教育工作。比如,有部分学生在校期间潜心钻研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以外的事情,以至于暂时耽误了学业。对此,教师应及时引导其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学业与未来发展的关系,讲好如何成才的道理,悉心辅导并鼓励其在按时完成学业的前提下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从学校角度来看,同样应着眼于长远来评价教师的教学业绩和成效。比如,可以考虑将学生毕业后的发展状况与其在校期间任课教师教学成效的评价联系起来,建立让教师甘当伯乐、愿意放弃一些短期利益的机制,而不是简单地将指导学生获奖作为教学业绩评优的先决条件,毕竟校友在社会上的事业发展和表现也是影响高校声誉的因素之一。

在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进程中,学校有必要相应地改革教育教学成果的评价方式,向长期承担繁重教学任务、默默奉献的一线教师倾斜,从制度上促使教师在时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多关注大多数“一般学生”的学业与成长,本着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每一名学生投入精力和心血,助力他们成长为合格的高校毕业生、尽早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作者系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工学博士)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