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育人之路 厚植丝绸文化之根取得面上开花点上结果的斐然成绩

时间:2021-08-19 15:31:14 来源: 中国教育报


源远流长的丝绸文化,是山东省昌邑市柳疃镇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留下了丰厚的物质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中,山东省昌邑市柳疃镇柳疃学区小学(以下简称“柳疃学区小学”)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以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为关注点,按照“系统设计、自主建构和整体实施”的课程建设思路,践行“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课程理念,围绕“桑蚕”“丝绸”“丝绸之路”三个项目内容,推进“两园两馆一带一节一基地三课程群”整体建设,构建实施“丝路绸语”课程,取得面上开花、点上结果的斐然成绩。

两个基地

联动多元化系统学

——以环境为依托——

课程实施需要场所,学生活动需要空间。柳疃学区小学着力建设丝源校外实践基地和丝意校内实践基地,依托两大基地开展多元化和系统化研学教育。

“两园两馆一带一节”是学校就地取材、合作共建的丝源校外实践基地,其中涵盖“丝路绸语”文化创意园、万亩桑园、柳疃丝绸文化博物馆、华裕茧绸文化博物馆以及丝路原点·锦绣龙河、中国·柳疃丝绸文化节,以丰富的研学活动和优质的学实践资源,促进丝绸文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桑蚕丝锦”四个主题场馆是学校深度打造、潜移默化的丝意校内实践基地,其中涵盖桑梓园、蚕花居、丝贤坊、锦绣馆,厚植丝绸文化之根,以环境浸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三维课程

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

——以课程为主体——

柳疃学区小学系统整合校本课程,以“丝路绸语”课程建设为主线,梳理并完善了三大课程群,即学科基础课程、拓展延伸课程、社会实践课程。

首先,学校通过学科融合,丰富基础课程,将丝绸文化“抽丝剥茧”,寻求各科融合点,“穿针引线、牵线搭桥”。

其次,学校通过拓展延伸,挖掘主题课程。目前,学校已挖掘出“七节日两论坛一会议”的“721”主题课程,定期举办“锦园春”文化节、“采桑子”桑葚节、“忆丝路”体育节,从课内学向课外延伸拓展,激发和引导师生传承丝绸文化,提升师生综合素养和生活质量。

再其次,学校通过活动体验,构建实践课程。一方面,学校依托基地开展研学课程。另一方面,学校结合社团开展特色活动,打造“丝意校园”精品社团,如丝语文学社、丝竹器乐团、丝锦舞蹈社、丝熠科普社(机器人)等,形成“一片桑叶抚心房,一根蚕丝织辉煌”的格局。

三大课程群的构建实施既助力了学生全方位成长,也促进了教师多元化发展。丰富的课程设计,充分满足了学生的个化发展;自主方式,全面提高其学质量;学生的整体素质显著提升,在各级各类比赛中,200多人次获奖,赢得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认可。

课程的开发建设不仅促使教师的知识文化形成合力,而且通过对课程和学生的深入研究,教学能力得到了颇多提升,甚至拓宽了教育视野,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多种途径。年来,多位教师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撰写的多篇论文发表于各级各类报刊。

四大要领

创生优化实施路径

——以学生为中心——

柳疃学区小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创新实施形式,探索“两个结合、两个到位”研究途径,让课程落地、生花、结果。

“两个结合”的内涵之一是文本教材与非文本相结合。学校成功开发并实施“家乡风情”“彩练当空舞”等校本课程教材,以文本与非文本结合的形式呈现,在“思考—实践—总结”的过程中,提升师生保护传承丝绸文化的意识。其内涵之二是课内学与课外延展相结合,学校坚持让学生在课内学,在课外观察、思考、实践。

“两个到位”的内涵之一是教师指导到位,明确由各学科教师进行特色课程指导,同时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进行分段指导,内容方面规定低年级研究桑蚕文化、中年级研究蚕茧文化、高年级研究锦缎文化,目标方面同一主题活动的不同年龄段的目标呈螺旋式上升。其内涵之二是评价引领到位,实行发展评价,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和评价形式,将参与程度和标志成果记入“发展评价手册”。

年来,山东省昌邑市柳疃镇柳疃学区小学通过“丝路绸语”课程的构建和实施,取得了引领、可持续的发展。学校的典型做法先后被多家媒体宣传推介;创新项目“地域特色寻创意,丝绸文化巧育人”被立项为潍坊市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项目;学校先后获得“潍坊市中小学双改行动特色学校”“潍坊市乡村温馨校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齐延飞刘晓卿薛锦州魏玉晓)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