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学院立足陕西、扎根秦巴、锐意改革,逐渐构建起“课程融入、文化熏陶、榜样示范、实践养成”的厚植师范生乡土情怀培养路径。通过“师德教育—专业素养—教学技能”三维目标培养,推进“U—G—S”(高校—政府部门—中小学校)协同合作、双进双培,打造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教师教育一体化模式,提高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能力,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如今,学校在培养乡村教师、服务地方基础教育方面已基本形成了“立足秦巴,情怀涵养,三维强基,六双协同,双进双培”的乡村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显著成效。
锚定根本,厚植乡土情怀
培养高水平师资,助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师范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
作为乡村教师培养主要阵地的地方师范院校,如何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师范生,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锚定根本,“立足秦巴,涵养情怀”,构建“课程融入、文化熏陶、榜样示范、实践养成”的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培养路径,成为安康学院的解决之道。
多年来,学院通过加强教师教育模块课程建设,着力培养学生师德规范、教研自觉。尤其是通过开发“陕南方言”“陕南文化概论”“陕南民间文化”等依托优质地域文化资源的特色校本课程,创办《安康文化》《瀛湖》等地域文化研究期刊,开放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等实践平台,共建陕南画院、方志馆,不断增强学生对地域文化的认同,厚植乡土情怀。
学院在课程体系不同模块开设相关教学内容,如在公共基础模块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红色资源、地域文化课程,在创新创业模块开设地方行业企业问题讲座、就业指导课程,在专业基础模块开设陕南方言、陕南优秀家训研究、汉水文化等课程,在教师教育模块开设校本课程开发、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等课程。通过举办汉调二黄、平利弦子腔、紫阳民歌、剪纸等地域特色非遗文化展演、乡土文学读书会、“最美乡村教师”征文等校园文化活动,激发师范生树立为乡村振兴、乡村教育绽放青春芳华的职业理想。邀请“最美乡村教师”、教学名师、教学能手等进校园作专题报告,通过榜样示范引领涵养师者匠心、厚植教育情怀。
同时,学院始终注重对学生的实践养成教育。通过开展大学生乡村教育实习、见习、研习“三习”工作,跟学乡村教学名师,成立星火支教队,引领学生深入乡村教育战线,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锤炼本领,不断增强做新时代乡村卓越教师的自信心和使命感。
多管齐下,培育高水平师资
多年来,安康学院始终秉承师范教育办学历史,扎根秦巴山区,在培养乡村教师、服务地方基础教育方面进行了长期探索,构建了“立足秦巴,情怀涵养,三维强基,六双协同,双进双培”的乡村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如下图所示)。
首先,优化课程体系,注重“三维目标”培养,实施“六双协同”育人机制,提高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其中,“三维”指连通“师德教育—专业素养—教学技能”3个维度的师范生培养目标;“六双”指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形成的六大“双主体”育人机制,即产学合作专业双负责人制、教改双主持人制、课程双师制、毕业论文双导师制、教材双主编制、实践教学基地(实验室)双负责人制。
具体实施过程中,安康学院构建起“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通识通修平台及学科专业平台+教师教育模块及集中实践模块)。每个模块将必修与选修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增加师范生职业能力训练课时。还创新师范生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半圆桌课堂教学”“作家讲文体”等教学活动,在课堂中积极开展讨论式、对话式、启发式、探究式和案例式教学。
同时,安康学院坚持开展师范生入校4年不间断的职业技能训练活动,持续提升师范生教学技能。成立师范生技能训练社、语言文字社、文学创作社、国学读书社、书法社等学生专业社团;坚持20年开展师范生技能训练、写作周周练、经典篇目背诵训练、钢笔字训练、5分钟带板书口语训练、手抄报制作训练、教具制作训练和假期社会调查;建成师范生职业能力训练中心,开展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朗诵演讲比赛、课件制作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
强化校地合作,推进“U—G—S”协同合作,构建教师教育共同体。如今,学院与安康市教育体育部门及汉滨初中、果园小学等中小学共建的“陕西省教师教育校外实践基地”,与安康市妇联联合成立的“安康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包含教学能力发展综合实训室、未来教学体验室、教学观摩与远程指导中心等模块的“师范生职业能力训练中心”均投入高效使用。
着力构建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教师教育模式,提升乡村教师教学水平。学院与中国建设银行联合成立了“乡村振兴”学院,每年投入500万元,主要用于乡村教师培训、师范生培养。通过大学生支教团、中青年博士硕士挂职锻炼等形式,深入安康市乡村中小学开展支教活动,为乡村基础教育提供支持和服务。积极开展安康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累计培训中小学教师33000余人次。发挥学前教育学科团队整体优势,开展区域学前教育领域师资培训;利用“国培计划”及“省培计划”,培训全省中小学乡村教育教师近5000人次,推动了陕南区域乃至全省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改革发展。
行贵有恒,实践成果内外开花
通过多年来一以贯之的长期探索与实践,安康学院在培养高素质乡村教师工作中取得了丰厚成果,赢得社会普遍赞誉。
通过“国培、省培”、成人函授等对3万余名乡村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组织在校师范生见习、实习,以师范生顶岗实习置换乡村教师脱产研修。这种“一体化”模式实现了乡村教师职后培训与在校师范生培养的资源共享、协同共进,有力促进了乡村师资可持续发展和地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毕业师范生中已有10余人获全国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称号,30余人获省级劳动模范、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称号,并涌现出一批优秀中小学校长和基础教育管理干部。参训教师中先后有15名教师被评为特级教师,3名教师被评为省级名师,并成立名师工作坊,60多人被评为县级教学能手,多名教师主持建设的课程被评为市县级优质课程。
学院特色鲜明的师范生培养模式,在省内外得到推广。作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高校联盟理事会副理事单位,学校牵头人才培养共享行动,深度参与基础教育研究、教师职业能力培训等多项基础教育相关工作。湖北文理学院、四川文理学院、西安文理学院、咸阳师范学院、榆林学院等兄弟院校先后来校进行学习交流。
学院注重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实践活动,师范生教学技能不断提升。近5年来,安康学院师范生在省级以上赛事中获奖累计182项,其中,在高等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华文杯”全国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国家奖项16项,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省赛奖励7项,在“挑战杯”大赛中获国家奖励2项,获国家、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56项。师范生参加教师资格证国考一次性取证率为76%。学生在各类教师招聘考试中均排名前列。师范生年均就业率90%以上,其中60%以上从事乡村基础教育。
学院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探索成效显著。其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课程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现代教育技术”“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英语学科教学论”“政治学科教学论”等6门课程入选陕西省一流本科课程;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美术学、体育教育等5个师范专业获批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小学研学基地课程化建设实践研究”等多项基础教育合作项目获批立项;“地方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安康学院提高师范类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与实践”“近20年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研究述评——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等系列研究成果对本校师范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全面梳理,对同类高校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具有指导意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新时代新阶段,安康学院践行新发展理念,扎根秦巴,守正创新,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更多面向基层需要“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地方高水平乡村教师,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国家战略贡献应有的力量。
(丁巨涛钟生海余谦付争方)
头条 21-12-17
头条 21-12-17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09
头条 21-12-08
头条 21-12-07
头条 21-12-06
头条 21-11-30
头条 21-11-26
头条 21-11-25
头条 21-11-24
头条 21-11-23
头条 21-11-23
头条 21-11-23
头条 21-11-19
头条 21-11-19
头条 21-11-18
头条 21-11-18
头条 21-11-17
头条 21-11-16
头条 21-11-16
头条 21-11-15
头条 21-11-15
头条 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