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学深悟透落细落实

时间:2021-09-03 14:59:06 来源: 中国教育报


精心上好“大思政课”增强“三进”实效

北京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夏林茂

首都教育系统3万余名师生直接参与庆祝大会、文艺演出、“七一勋章”颁授仪式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一系列活动,在服务保障中上了一堂最生动的“大思政课”,感受到了直接的激励鞭策,接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洗礼,收获了丰硕的精神财富,必须牢牢扛起带头学贯彻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政治责任。

一是汇聚优势资源,讲好党史教育“大思政”。将学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青少年党史学教育核心内容,组织专家在线讲授市级示范课,推动全部57所高校在 课中设置专题教学,打造学深悟透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灵魂课程”。建设“思政课重难点问题库”,围绕伟大建党精神、“九个必须”等组织专家集中研究阐释,回应和解答学生的重大关切。组建讲师团,赴各高校宣讲重要讲话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引导青年学生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相信党、热爱党、跟党走。

二是抓好关键队伍,培育立德树人“大先生”。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组织思政课教师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强化第一课堂“三进”实效。举办“同备一堂课”活动,第一时间邀请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为北京市大中小学全体专兼职思政课教师作辅导报告。组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知名专家,分课程指导教师将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教学体系,提升思政课教师讲好这堂“必修课”的能力水

三是立足北京实践,办好知行合一“大课堂”。挖掘用好党庆活动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组建首都师生服务保障党庆活动宣讲团,结合参与体会宣讲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新生上好“开学第一课”。组织知名专家将“旧北”到“新北京”的光辉历程,特别是 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编写成教学案例,引导青年学生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想伟力和实践伟力。持续深化“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师生开展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双百行动计划”,积极参与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以实际行动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

立足教育工作实际 深入抓好贯彻落实

辽宁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副省长王明玉

辽宁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学贯彻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立足教育工作实际,深入抓好贯彻落实,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以“项目研究+多维实践+特色打造”模式,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将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重要内容。要求高校党委书记、校长上讲台上大课、讲大势,全省教育系统累计宣讲5600余场次、覆盖81.8万人次。从去年起,对2560名高校思政课教师、5800名专职辅导员进行轮训,夯实工作基础。坚持“五育”并举,积极推进大中小学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一体化发展。目前,我省有全国青少年校园“三大球”特色学校和冰雪运动特色学校1654所。开展2021年秋季“开学第一课”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二是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到实处。基础教育方面,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成立教育集团661个,年底将实现集团覆盖率80%。落实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要求,完成清欠任务。率先出台《辽宁省减轻中小学校和教师负担十条措施》,纳入评价督导内容,台账式督促落实。职业教育方面,探索“1+X”书证融通新路径,制定学分银行“认证单元”,探索学成果转换规则和路径,设立职业教育专业试点。高等教育方面,出台深化本科教学改革、研究生教育改革两个15条举措,推进教考分离和完全学分制。推进东北三省一区普通高校开放办学,加强省际、校际、校所、校企、校地合作。

三是推进年度重点任务落到实处。坚决推进“双减”工作落实落地,集中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督查工作,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和暑期托管,满足学生需要。扩大普惠幼儿园覆盖率,今年以来新增优质普惠幼儿园学位47322个,完成率118%,超额完成任务。夯实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基础,出台全省教育系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17条措施。结合开展党史学教育“我为高校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解决大连海洋大学等7所高校校园建设发展历史遗留问题。

汲取奋进力量加快追赶超越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王建利

“七一”重要讲话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宣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行动指南。陕西把学宣传贯彻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作为党史学教育的核心内容,学深悟透、细照笃行,不折不扣落细落实。

“三个抓好”迅速掀起学宣传热潮。抓好理论武装。通过收看集中学、讲座系统学、中心组带头学、组织生活会深刻学,吃透精神实质,把握核心要义。抓好课堂教学。设立“三进”省级精品课程项目,作为思政课的重要内容,组织集中备课,鲜活生动上课,推进入脑入心。抓好研究阐释。举办理论研讨会,组织社科专家深化理论研究。

“三个融合”持续深化党史学教育。一是融合思政、网络和实践“三个课堂”,营造多维度、情景式、沉浸式学环境,引领师生“学党史、悟思想”。二是融合党史、校史和典型人物“三种资源”,把革命旧址作为“教室”,让文物史料成为“教材”,请典型人物来做“教师”,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三是融合思政课标兵、优秀大学生和思政骨干“三支宣讲队伍”,让身边人深入师生,心贴心、面对面、手拉手,全员讲好讲活百年党史。

“三个聚焦”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立德树人,全面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延安精神、“西迁精神”,擦亮思政课“大练兵”品牌,协同推进课程思政,牢牢守住意识形态前沿阵地。聚焦改革创新,全面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更新理念、变革模式、强化投入,推动基础教育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上取得突破,高等教育在解决“卡脖子”问题上取得突破,助力“秦创原”建设发展,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聚焦群众需求,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决落实中央“双减”和规范民办义务教育的决策部署,办好9件民生实事,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持续提升三秦百姓对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

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高校力量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水

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今年6月给北大留学生代表的回信中, 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他希望留学生们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高校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必须扛起时代重任,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中发挥突出作用。

要面向未来,增进中外青年的深厚友谊。 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年来,北大扎实建设南南学院、燕京学堂,设立东方奖学金项目,培养了一大批知华友华的高层次人才。面向未来,高校应完善留学生培养模式,组织他们到中国大地走走看看,推动中外青年真诚交流,形成对和与发展这个时代主流的共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培育蓬勃的青春力量。

要携手攻坚,积极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当前,气候变化、病毒传播等世界难题频发,迫切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北大与密歇根大学等多所国外大学举行视频会议,分享抗疫经验,组织力量翻译我国抗击疫情的资料,得到国际社会的好评。面向未来,高校应积极组建国际化、跨国别的研究团队,开展联合攻关,创造更多前沿科技和思想文化成果,在应对全球挑战中促进国际社会更加紧密团结。

要以文化人,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中促进民心相通。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国际局势的影响下,国际社会交往面临一些阻碍,但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始终是时代主流,不会因为一些干扰而中断。年来,北大推出《中华文明史》多语种译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典诗歌文库》,推动环太洋大学联盟、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达沃斯全球大学校长论坛等对话机制,积极推动各国文明交流。面向未来,高校应拓宽合作领域,丰富交流形式,架起各国人民民心相通的桥梁,推动国际社会在文明的协奏和精神的共鸣中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主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

清华大学党委把学贯彻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党史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与学贯彻书记来校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抓紧抓实中央巡视整改、实施“十四五”规划等相结合,强化“旗帜”“标杆”意识,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为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力量,主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着力培养可堪大任的一流人才方阵。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也是服务新发展格局的首要职责。要牢固树立“中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自信,制定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方案,强化“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努力为新发展格局提供人才保障。要把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书记的殷殷嘱托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为实现民族复兴不懈奋斗。

着力增强原始创新和科研攻关能力。科学研究是高校服务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完善大学创新体系,制定实施2030创新行动计划,充分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积极开展有组织科研,努力在解决“卡脖子”问题上作出更多实质贡献。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精准对接,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效。

着力加强一流大学学科体系建设。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根基,是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基础。要坚持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定位,制定实施新一轮“双一流”方案,建立学科动态调整机制,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完善交叉学科建设机制。大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创新,积极参与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着力推动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坚持党的领导是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最大优势,也是高校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保证。要认真贯彻第27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要求,深入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继续扎实开展党史学教育,健全党建工作体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办学治校能力和服务国家成效。

培养时代新人服务国家创新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

上海交通大学深入学宣传贯彻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全面理解把握“三新一高”的时代要求,努力开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局面。

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是善用“大思政课”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把党史学教育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体系,深入挖掘校史红色基因,上演原创校史舞台剧《积厚流光》等“红色大课”。将“大思政课”开到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现场。学校党委书记连续18年以“选择交大,就选择了责任”为主题,给全体新生上第一堂课。二是构建“五育”并举的高水创新人才培养格局。每年举办90余项2000场群众体育文化活动,以奥运会为契机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和学校体育传统。打造“菁萃·艺术课堂”等文博育人品牌,排演交大版《长征组歌》。打造全链条新农科劳动教育系列“金课”。三是全力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氛围。施行大部制学工体制、教务体制,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健全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让“学在交大”成为新时期学校的金字招牌,让“育人神圣”“爱学生如儿女”成为教师们的自觉遵循。

贯彻落实“三新一高”要求,持续增强服务国家创新发展能力。一是强化基础研究,挑战最前沿的问题,力争产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成果。学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数连续12年居全国首位。基础研究高地李政道研究所会聚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百余位全球优秀科学家,在暗物质探测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原创成果。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面启用运行,在精准医学等领域已取得重要进展。二是瞄准国家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共同解决“卡脖子”问题。学校与中交疏浚等行业主力单位持续20多年联合攻关,成功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研制能力的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与中船集团建立战略联盟,瞄准制约海洋高端装备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开展前瞻技术研究。与宁德时代合作,在环交大“大零号湾”区域共同打造新能源技术创新策源地与产业集聚地。

讲好思政大课汇聚青年力量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党委副书记任雅才

作为高校辅导员,我们要把握青年学生特点,把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为广大青年学生讲好这堂思政大课。

一是讲透百年党史,坚定理想信念。在理想信念教育中,辅导员要增强理论阐释能力,善于结合学科史、校史讲党史。我所在学院根据学科特色,以红色诗歌串联起党史,组织百名师生党员朗诵百首红色诗歌,并通过微信公众号推出朗诵作品。我们还通过党团支部学、班级主题研讨、革命基地参观等形式,让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二是讲清人民立场,激发奉献热情。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也是青年学以致用的根本立场。辅导员要带领学生依托社会实践、返乡调研和志愿服务,立足实践服务人民。在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辅导员要引导学生扎根基层服务一线,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今年暑假,我们组织学生到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新村了解脱贫攻坚成果,调研了教育支持乡村振兴的路径。

三是讲深时代使命,彰显奋斗激情。讲好这堂思政大课,需要加强党情国情世情形势教育。北师大的“形势与政策”课由辅导员主讲。在教学过程中,辅导员要善于利用中外对比、今昔比较的案例、故事、图片,让青年学生以大历史观认清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以大情怀探索专业学与时代需求的结合点,以大格局努力承担起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四是讲足必胜信心,凝聚先锋力量。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战愈勇,就会从胜利走向胜利。辅导员在开展主题教育、深度辅导、谈心谈话等日常工作时,要把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源源不断地传递给青年学生,凝聚起青年的先锋力量。

在视察北师大时指出:“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我们将牢记 嘱托,汇聚起青年奋进的磅礴力量。

赓续红色基因做新时代传媒人

中国传媒大学学生冯琳

7月1日当天,能够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距离地聆听学 的重要讲话,代表青年向党致以青春的礼赞,我感到无限光荣。作为一名领诵员,我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吾辈青年同心向党、奋发向上的精神,是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决心。

“七一”重要讲话回顾了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并对青年提出了殷切期望。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在和富足的年代,应该也必须赓续红色基因,向 期望的那样:“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回想起参加庆祝大会全要素演练时夜色中灯火璀璨的天安门城楼,我的脑海中总会浮现出开国大典的画面。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播音员齐越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和对党的无限忠诚,直播开国大典的盛况……站在天安门广场上,百年前的祖国、百年来的伟大时刻、伟人的声音、前辈的情怀常常在眼前交叠,一次次告诉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多令人动容的信仰。

第一次彩排走位之后,从训练场回到中传校园,我在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第一位男播音员、播音学教授齐越的塑像前久久伫立。“我是中国人民的播音员、中国共产党的播音员。我传达的是中国人民战胜艰难险阻走向胜利的声音,我传达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堂堂正正的真理之声”,心里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油然而生。那一刻,我对“忠诚、自信、包容、竞先”的学校文化有了新的理解。

2018年新生开学第一课上,我参加了宣誓仪式:“忠诚党的新闻事业,肩负党的喉舌重任。刻苦锤炼语言功力,生动传播时代强音。”作为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成为一个有信仰、有情怀、有温度、有担当的传媒人,守住老一代播音员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向世界传递情感的精神,是时代交给我的使命。“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是我最郑重的承诺,是我要用青春奋斗,用一生向党、向祖国、向人民交出的答卷。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