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在科研中实现快速成长 也会产生课题成果发表或获奖论文等各种副产品

时间:2021-09-09 14:49:01 来源: 中国教育报


“提到科研,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是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事,不知道中小学教师也要做科研”,《光明日报》9月7日刊发的《走出中小学教育科研焦虑》一文,对中小学教师要不要做科研、做怎样的科研、如何做科研等方面进行了聚焦。如何理看待这个问题,关系到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中小学教师应该理直气壮做科研。教师可以从事未立项的科研课题,解决在教育教学或管理工作中碰到的现实问题。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鼓励和支持中小学教师增强科研意识,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教师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和立项课题之间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当教师自己的非立项课题有了成果,如果想深入研究,有机会时可以申请立项课题。

其次,中小学教师做科研并不是另起炉灶。很多中小学教师表示,自己工作忙碌,没空做科研。尤其在深入推进“双减”工作的当下,中小学教师的在校时间也会相应延长。但这种观点其实是把教师的研究和日常工作割裂开来。中小学教师的研究应该树立教研、科研、德研的大研究观。有很多学校通过班主任例会、班主任专题工作会议的形式不断开展德育研究。教师做研究,是为了解决现实工作中的问题,是日常工作的应有之义。现在,中小学面临着“双减”的挑战,会面对很多新问题和新情况,教师的旧经验无法应对,必须用研究的态度去推进各项工作。这不是加重教师负担,而是增加教师日常工作的研究含量,借助研究的力量去破解各种现实问题。

再其次,中小学教师做科研是最好的专业成长方式。中小学教师是反思实践者,这一点得到了教育理论界和教育实践界的广泛认同。毫无疑问,反思是教师做研究最重要的内核,做研究可以让教师更好地扮演好反思实践者的角色。另外,教师通过做研究,可以把阅读、思考、实践、写作有机地融为一体。年来,很多调查显示,中小学教师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同样,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写作能力也亟待提高。目前,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专业发展)》明确提出了教师专业阅读和专业写作的要求。

中小学教师做科研离不开专业阅读,也离不开写作,同时也需要反思。中小学教师在认真做研究的过程中,也会产生课题成果、发表或获奖论文等各种副产品,而这种副产品可以让他们在职称评审、名优教师评选或考核等成长路上不再受阻。

(作者系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教科所教科员)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