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四个共同体” 培养乡村语文良师

时间:2021-09-26 14:29:28 来源: 中国教育报


2021年8月16日,对于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无疑是一个交汇着欣喜与豪情的时刻,武穴市梅川镇实验小学教师、文学2010届毕业生陈婷,入选2021年国家“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

她不是个案,是学院持续探索培养新时代兼具优秀语文教师特质和新乡贤气质的乡村语文良师的缩影,是专注40载培养语文良师扎根乡土、奉献乡土的真实写照。

在长期实践中,学院始终坚守师范、地方,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需求,精准发力、持续发力,构筑“四个共同体”,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乡村语文良师,为乡村振兴、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特别是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构筑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研修共同体

构建“上来下去双循环”协同培养机制。一方面,实施“黄冈语文名师进课堂”特色活动,定期邀请地方名师来校讲座;邀请中小学教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改、参与课程建设,共同指导学生技能训练,合编校本教材,合作成立中小学作文教辅研发中心。另一方面,选派教师到中小学挂职锻炼,为中小学提供智力支持并开展相应的科研活动。通过“双循环”打破学段束缚,实现教师角色互置,常态化开展教科研对话与互动。

此外,学院坚持“资源本土化、视野国际化”原则,通过跨境引入、跨界聘用等方式,会聚了港台博士17名和大批地方文史专家,形成了专兼结合、多维互补的师资结构。在构筑教师研修共同体的过程中,注重地方优质资源的全程渗透,如地方文化对教学内容的渗透、地方台对教学过程的助力、地方师资对人才培养的参与。

构筑师范生与中小学教师学共同体

择优建立中小学实实训台,除开“三”外,将部分课程实践环节移出实验室,将调研环节移到线下,纳入中小学实景开展,实现高校课堂的有效延伸。同时,依托实实践台,建立优秀乡村教师指导团队,开展过程化指导。通过乡村教师的教育示范,唤醒学生对乡村教育的伦理责任。

在构筑师范生与中小学教师学共同体过程中,实施乡土资源前置参与,低年级感知乡土文化,中年级描摹乡土文化,高年级深耕乡土文化,以此提升学生对乡村职业的适应

构筑师范生与中小学生成长共同体

成立“薪火行动”社会实践团队,深入乡村,参与儿童成长,在与儿童互动中,亲乡邻、结乡缘,激发对乡村儿童的人之爱和生命之爱;成立輶轩方言调查团队、家风民俗调研团队等,深度参与乡村文化,听乡音、乡俗,提高学生的乡土历史认同和“大家乡”的身份认同。

在构筑学生成长共同体的过程中,回顾传统、回归现实,以文化人、以文培元,让学生了解乡音民俗,熟悉乡村儿童特点和乡村教育特点,涵养“下得去、留得住”的内生动力。

年来,学院开展“薪火行动”团体支教8批次,受益儿童达3000余人。2018年,该团队获评“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称号。

构筑学院与地方的发展共同体

一方面,学院不断汲取地方“营养”,打造语文良师培养的地方教学生态圈;另一方面,也积极履行服务地方的教育使命。年来,学院与黄冈市11个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建立了稳定协作关系。与教育部门合作成立黄冈语文教育研究所;为浠水县制定了《浠水县中长期(2018—2028)教育规划》;为地方编撰《黄冈文化简史》;参与政府部门主导的“大学生实实训计划”;承担中学骨干教师国培、省培、市培计划项目。

在构筑学院与地方发展共同体的过程中,打通与中小学共同培养语文良师通道,与地方整体推进教师教育创新发展,深化“大学—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协同育人机制,打造“学—研修—成长”三维育人台。

随着“四个共同体”的持续推进,“四个共同体”如同4个环节,节节发力、节节作为、节节精彩,使得专业发展和乡村语文良师的培养焕发出勃勃生机。

汉语言文学专业2018年获批省“荆楚卓越教师协同育人计划”项目;2018年“2+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19年通过国家教育部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2021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培养了大批植根乡土、传承文化的语文良师,成为鄂东地区乡村语文教师的摇篮。毕业生中70%进入地方基础教育,其中四成进入乡村中小学。黄冈中学等40余家用人单位在调研中表示“毕业生具有高尚师德和深厚教育情怀,扎实的专业基础、突出的教学能力,是推动基础教育发展的新生血液”,对人才培养的满意度高达95%以上。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脊梁,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正以“良师行动”助力,为托起鄂东乡村教育振兴的脊梁而不懈努力!

(李芳芳郭伟)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