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6年以来,教育部、财政部已联合实施了三轮“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15年来,素质提高计划实施的空间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最初的学校单一培训主体,发展为现在的校企等多主体;从注重补知识和技能短板的生存性培训,发展为注重个性化能力提升的发展性培训;从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的综合性培训,发展为满足个人专业发展的专项培训;从注重个人职业素养的提升,发展为注重训后培训成果转化;从注重对项目培训方案和内容的评价,发展为注重过程性和结果性相结合的评价;从指令性计划配置培训资源,转向面向市场优选培训资源等。总之,政府主导的计划培训模式逐渐向市场主导的市场培训模式转变。
素质提高计划15年的持续推进,极大提升了职业院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改善了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尤其是对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最近,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对“十四五”期间“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进行了全面规划,目标更加明确、制度更加完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
围绕一个中心
完善两个体系
素质提高计划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内容,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着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同时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增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
素质提高计划致力于完善两个体系。一是完善职业院校教师培训体系。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基本形成了国家、省级、市县、校本四个层次的培训,今后要进一步明确不同层次培训的分工与协作机制,逐步形成国家示范引领、省级统筹实施、市县联动保障、校本特色研修的四级培训网络,同时针对不同类型教师和教师不同成长阶段所面临的问题,构建分级分类培训体系。
二是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支撑体系。职业院校教师对于教学实践性的要求高,因此要通过聘请产业导师、校企共建教师发展中心、建立企业实践流动站、双师型名师(名匠)工作室、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形式等为教师专业发展,尤其是实践能力提升提供机会和平台。
提升三种能力
突出四类对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突出四类对象,为教师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
职业院校教师培训要提升三种能力。一是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建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创新能力培训成为新一轮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既要重视对“双师型”教师个体创新能力的培育,也要重视教师教学团队创新能力的培训。二是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对象既包括专业课教师,也包括公共基础课教师;教学能力既包括课程实施能力,也包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方式既包括集中的专项培训,也包括分散的访学研修。三是提升基地培训能力。培训基地要加强自身建设,组建由学校教授、技术能手、职教专家、行业企业高水平人员等组成的培训专家队伍,开发一批教师培训优势特色专业和优质课程资源,加大对培训者团队的培训力度,提升培训队伍的项目管理能力和组织实施能力。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许多职业院校都在构建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梯队。职业院校教师国家级培训要突出引领和示范功能,聚焦“关键少数”,重点支持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名师名校长和培训者四类人群的能力素质提升。
支持五大改革
健全六大机制
为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需要,教师培训工作要不断创新培训形式和培训项目。一是对接新标准更新知识技能。要对接新专业目录和新专业内涵,把职业标准、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行业企业先进技术等纳入教师培训必修模块。二是支撑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积极探索新教材、新教法、新教学。三是推动“1+X”证书制度实施。证书制度的实施,需要教师既能够培训学生获得技能等级证书,也能将技能等级证书标准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做到育训结合。四是创新教师培训形式。针对培训对象特点和专业特色,采取线下混合研修、在线培训、结对学习、跟岗研修、顶岗研修、访学研修、返岗实践等灵活多样的研修方式。五是鼓励地方创新培训项目。“十三五”以来,素质提高计划中的国家级培训项目由省级教育部门组织实施,实施主体发生了变化,各类各层如何分工协作、如何彰显各自特色,这些都需要创新性地开展工作。
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实施,需要不断探索中国特色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制机制。具体包括:健全校企合作机制,广泛吸收企业,尤其是产教融合型企业、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参与培训;建立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机制,选派职业院校青年教师到国家级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开展产学研训一体化岗位实践,支持职业院校设立产业导师特聘岗;健全五年一周期全员培训机制,充分发挥四级培训网络体系的作用,确保每位教师每五年均能参加培训;探索培训成果转化机制,教师培训除了提高个人职业素养外,重要的是推动所教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区域协同发展机制,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多,一些小众专业难以在本省开展培训,需要面向全国优选培训单位,跨省、跨区域组织培训,推动培训专业全覆盖;健全培训考核评价机制,采取专家实地调研、现场指导、网络监测评估、学员匿名评估、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各机构项目实施过程及成效进行考核。
(作者单位系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教师研究院)
头条 21-12-17
头条 21-12-17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09
头条 21-12-08
头条 21-12-07
头条 21-12-06
头条 21-11-30
头条 21-11-26
头条 21-11-25
头条 21-11-24
头条 21-11-23
头条 21-11-23
头条 21-11-23
头条 21-11-19
头条 21-11-19
头条 21-11-18
头条 21-11-18
头条 21-11-17
头条 21-11-16
头条 21-11-16
头条 21-11-15
头条 21-11-15
头条 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