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学校教学改革的“加减法” 形成校内外联动的问题解决方式

时间:2021-11-11 15:25:57 来源: 中国教育报


新一轮课程改革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仅涵盖学校课程、教学与评价等环节的变革,而且会触及到辅车相依的各领域,“双减”政策与课改同声相应。学校应发挥主渠道作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减负提质,做好教学改革的“加减法”,形成校内外联动的问题解决方式。

一、落实育人理念,聚焦核心问题。学校以研究型高中建设为载体,切实转变育人观念,确立“培养具有生命活力、研究潜力、创新能力和报国实力的未来栋梁”育人目标,基于新课标,聚焦课堂教学改革,重塑课堂教学新生态,提出并贯彻落实“学术引领、问题驱动、自主发展”的教学理念,构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型课程体系,提炼基于核心素养的深度学的课堂教学模型,建设智慧校园支撑台,深度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在教学评管等方面统筹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探索解决学生校外学科培训负担重、校内作业负担重等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重塑教学流程,提升学质量。在研究型高中建设过程中,学校凝练了基于核心素养的深度学课堂教学模型。该模型是学校长期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成果,是在做改革的“加法”。

该模型基础部分包含基于学主题、创设真实情境、明确实际任务三个流程。以“学主题”为原点,为学生构建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的主题学场域,将学科的知识、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与价值观蕴含其中,形成基于真实情境下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新型学方式。

该模型核心部分为依据学主题和解决问题之所需,重组教材内容(学资源),设计两个关键“系统”。一是设计问题系统,在学生的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建构学科知识体系;二是建构驱动系统,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学科方法和思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科学态度,为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学提供方法论,搭设“脚手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该模型的目标是从根本上变革学方式,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经历有意义的学体验过程,增强问题意识,形成学科知识体系,设计问题解决方案,形成高阶思维,掌握学科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激发创新潜能,实现深度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三、借力信息技术,建设智慧校园。学校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为减负提质搭建信息化环境,实现精准教学,建设智慧校园。一是建设无线网络全覆盖的基础网络台,为促进教育教学信息化提供硬件支撑;二是搭建“智慧校园台”,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有力支撑;三是优化信息终端配置,从固定终端到移动终端,使教学突破时空界限,将“泛在学”变为可能,为学生探究问题提供操作台和优质资源,实施分层精准教学;四是利用巡录播系统,既实现教学全过程实录,也利于教学管理与教研,更方便学生们回看学,为切实减轻学生校外学科培训负担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优化作业设计,实现减负提质。优质作业设计与实施是高质量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验证教学改革“成色”的基本手段。一是从作业的针对、目的、有效出发,精心设计与课堂教学适配的作业,实现减负提质,杜绝低效、重复作业;二是实行总量控制,学科相对均衡,限时限量,引导学生高效高质完成作业;三是创新作业形式,做到动笔、动脑、动手相结合,增加研究、设计、实践、开放和社会作业;四是通过作业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学的改进,引导教师利用信息终端进行语音批阅、视频讲解、错题智能推送等评价与反馈方式,精准优化作业全过程,既减负又提质,为学生学质量提升提供最大保障;五是设计分层递进式作业,作业分层设计、训练、评价与辅导,循序渐进,分层提高学生个体学业质量。

(作者系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信息化教学专委会委员、黑龙江省实验中学校长)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