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协同共育助推“双减”落地有声 让教育回归公益回归初心

时间:2021-12-02 16:39:43 来源: 中国教育报


有效推进“双减”落地,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搭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台,合力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的教育价值导向,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中取得落地有声的实效。

“双减”是当前教育的“一号工程”,我们要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提高认识和站位。首先,“双减”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大举措。其次,“双减”直击当前义务教育发展改革创新中的痛点难点,通过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再其次,“双减”是对教育公益属的坚守,它从根本上解决教育的短视化、功利化问题,并遏制资本在基础教育领域无序扩张,通过全面提高学校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后服务水,规范校外培训行为,让教育回归公益,回归初心,真正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推进“双减”,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构建“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体制机制,校外治理与校内提质联动,制度建设和监督检查并进,确保“双减”政策落地有声、见到实效。

一是提质增效,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带动效应,提升区域教育教学整体水。通过校际联盟、组团发展、学区集团化办学、优质学校集群发展等形式,创新学校办学模式;搭建校际交流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教学互助,集聚学区、集团内各学校的课程资源;探索学区、集团智力资源优势,开发特色课程。另一方面,我们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打造有趣、有料、有挑战的课堂,推动学生由被动学转向主动学、创造,不断提升学生学内驱力。在这一过程中,尤其需要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持续推动教学模式创新和学方式转变。此外,我们还要加大对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和人员激励,落实配套政策,加强课后服务质量监控和评估,真正满足学生个化学需要。

二是优势互补,高度重视家校共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双减”的真正落地落实,尤其需要家庭的理解和支持。为此,我们既要密切家校联系,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更加便捷和通畅的家校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家长和学生的教育需求,全面掌握家庭教育的基本状况,努力做好“双减”政策宣传工作,让家长正确理解国家政策变化,支持和配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还要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创新家校共育的模式和方法,通过家长课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等多种形式,帮助家长走出教育误区,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切实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充分释放家庭的教育功能,构建家校密切协同、合力支持学生发展的良好教育新生态。

三是激活资源,发挥社会教育功能。首先,“双减”政策实施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实现“双减”落地的每一步,都需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充分凝聚社会共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积极的舆论环境。其次,“双减”政策实施离不开学校之外的非正式教育体系的支撑,需要创新体制机制,依托全民终身学体系的构建和发展,激活社会教育资源,使之成为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大课堂”。最后,“双减”政策实施要加强社会实践教育环节,注重依托劳动教育、研学旅行等非正式课堂,引导学生亲自然,了解社会,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回归生活、回归实践,并在这一过程中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作者系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华中师范大学校长)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